看望宁夏餐中上的民生:市民“盘中餐”盛满“美好味”
中新网银川10月23日电 题:看望宁夏餐中上的民生:市民“盘中餐”盛满“美好味”\n\n 中新网记者于晶\n\n “民以食为天。”口腹之欲的满意程度,是公民取得感、美好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标尺。吃什么,怎样吃,吃的怎样样,是一窥民生福祉的显微镜。23日,记者走进宁夏银川一般大众家中,感触宁夏人十年间的“食”代变迁。\n\n “今日超市的皮皮虾不错,我买了二斤,正午做椒盐皮皮虾。”刚从超市购物回来的银川市民李阿姨对老伴说。李阿姨在厨房很快就把一桌丰厚的午饭做好了。餐桌上不只有香气四溢的皮皮虾和牛羊肉,还有新鲜的蔬菜。“现在日子条件越来越好了,只需想吃随时能够买到。”李阿姨对记者说,“曾经甭说买皮皮虾了,便是买几只活虾都不好买,想吃只能去超市买点冷冻大虾。现在你再看看,各大超市啥都有,买啥买不来?”\n\n 一日三餐,餐桌上的改动,见证了日子的变迁,也折射出一般大众的美好新日子。\n\n\n\n美团骑手正在名厨亮灶的蛋糕店前等候取餐。 于晶 摄\n\n “你好,菜已抵达,请下楼来取。”每周一上午,银川市民蒋艳都会接到这样一个电话。将箱子翻开,里边装着青椒、萝卜、西红柿等新鲜蔬菜。“这些都是有机蔬菜。”蒋艳口中的有机蔬菜,来自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的蔬菜基地,每周都会固定配送两次到家中。\n\n 吃的菜更有质量,采买方法也在悄然产生改动。\n\n “十年前,家里要是来桌客人,我得提前列好清单,然后去菜市场收购上个把小时。”蒋艳说,“现在只需点点手机,在生鲜电商渠道上就能下单,半小时就送到家了。”\n\n 不只买菜,十年间外卖更是深刻地改动了大众的吃饭方法。十年前,外卖渠道刚刚起步,挑选少、卫生差,被老一辈指为“没养分”,通过十年的开展,“点外卖”变成了再一般不过的一件事。\n\n “比起前几年,好吃的可太多了。”厨房“小白”陆女士是资深外卖门客,“外卖太方便了,想吃啥都有,并且最重要的是管送,十年前哪里能想到吃火锅、烤肉也能给你送到家。”动动手指,美食就能送上门。不止家门口的,互联网让天南海北、国内国外的美食也不过“一指之遥”。不知不觉,家中的冰箱里有了江西赣南脐橙、新疆阿克苏苹果、智利车厘子、比利时巧克力……\n\n\n\n市民在大棚内采摘新鲜的草莓。 于晶 摄\n\n 走出家门,“逛吃”的饱足感,也成为另一种美好。\n\n 近年来,银川时髦新地标多点开花,建发大阅城、悦海新天地等大型商业体拔地而起,鼓楼步行街晋级改造,怀远夜市焰火四溢,野外集市深夜不打烊,“一刻钟”日子圈里,便利店、美食街成了居民的新“食堂”。\n\n 从冬季想吃西瓜、草莓都是奢求,到生果蔬菜不分时节包罗万象;从吃顿香辣虾就算吃了山珍海味,到大龙虾、帝王蟹乘坐飞机到银川还活蹦乱跳;从想买菜只能亲身去菜市场,到手机下单送菜上门;从想吃饭只能亲身下厨房,到外卖渠道花样繁多……十年间,老大众餐桌上的菜品越来越丰厚,日子方法不断产生改动,实实在在让人们感触到日子水平的日益进步。\n\n 十年,往大看,山河剧变。往小说,不过便是餐桌上的菜式改动,饭碗里的粮食多少。一个“食”字,关乎生计与味蕾,更映射出城市和经济的开展。2012年至2021年,宁夏区域生产总值从2131亿元(公民币,下同)跃升至4522亿元,年均增加7.5%;人均生产总值由32609元跃升到62549元。老大众的日子跳过越兴旺,日子越来越充足。(完)【修改:宋宇晟】